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重塑海南热带渔村(下)

智渔 智渔 2021-11-08


十九大以来,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战略,乡村发展正朝着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进行,发展多种渔业产业形态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刚刚走过而立之年的海南,有幸被赋予“打造自由贸易岛”、“担当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新使命,在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省份,也是最大的海洋省份,具有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热带渔村,必然是一个面临诸多机会的实验场

 

2019年1月17至18日,智渔在海口举办“小型渔业转型路径探索国际研讨会”,将国内外渔业经济学、社会学学者,正在探索乡村转型发展的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和一线实践者,以及关注渔村发展的规划师、投资人等跨界力量聚集一堂,分享和交流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渔村发展实践经验,探讨了跨学科研究与行动方案。

 

 与会嘉宾合影


上篇中篇我们分享了与会嘉宾带来的国内外渔业转型案例、渔民社区,本篇与您分享海南美丽渔村建设先行者的所思所想——

 


除了前面几位专家学者的分享,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了三位来自渔村的代表——博鳌传道笑渔家乐创始人蔡松良先生、三亚西岛梦姆淘民宿主人陈育文先生、儋州海头镇老市村村长谭喜云先生。 他们在主持人智渔副主任云虹女士的引导下,娓娓道来各自的经历与梦想。

 

从左至右依次

三亚西岛梦姆淘民宿主人陈育文先生

儋州海头镇老市村村长谭喜云先生

博鳌传道笑渔家乐创始人蔡松良先生

智渔副主任云虹女士


被人亲切地唤作“良哥”的蔡松良,曾经在城市里做过手机销售等生意,但后来他发现自己最渴望的依旧是故乡老宅屋檐下那一日三餐清茶淡饭的生活。于是,几年前开始尝试把老家宅院变成一座兼具乡土风情和艺术格调的渔家乐,家里不少家具都是良哥亲手打造的木艺、木雕。


 家乡里可口的饭菜


村子离万泉河口不远,一叶扁舟,抛网捞鱼,良哥还跟村里老人学会了织网的手艺。良哥和家人潜心研究如何利用当地新鲜食材、烹制出原汁原味、不用除了盐和油之外任何其它调料,采用传统手法制作鱼饼、鱼露、虾酱,有缘人自会闻香寻来。


顾客体验自己动手做

当地的特色食物


良哥也感慨到,很多时候海滩上经常冲上来一些海洋垃圾,有些木头可以通过雕刻被他这样的回收利用,但海滩的清洁还需要大家的努力,所以,他非常欢迎学生志愿者组织净滩活动。

 

土生土长的西岛人陈育文亲眼目睹了家乡渔村几十年的变迁,感慨儿时的许多玩耍都只剩下回忆。当跟大家分享起西岛日落沙滩上挖螃蟹的经历时,陈先生情不自禁地几乎要站起身来比划动作,双眼立刻透出不一样的光,那股子兴奋劲溢于言表


西岛不大

却成了海南美丽渔村的典型示范


西岛的海上书屋

一艘旧船改装成图书馆

让当地渔村孩子爱上阅读

 

陈先生介绍,早年对西岛的开发属于将本地人排除的外来性开发,开发商曾用一堵墙把景区和村子隔离开来,渔村完全是封闭的。从2017年7月开始,三亚市政府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取消隔离限制,让景区的资源流入社区,同时政府引进的企业也开始重视公共场所的建设,例如建设当地文创馆、海上书房、休闲广场等设施。 这不仅丰富游客的体验,也让在地村民得到更多文化滋养,从而更好的服务旅游业发展。 


海边美丽的景色

充满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学土木工程出身的谭喜云两年前回到老家儋州海头镇老市村,他给村小学组建足球队,义务担当起了足球教练,随后又将老宅改造成公共图书馆,并引来各种社会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如何认识自然。随着自己参与到村子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多,他也逐渐获得村民的认可和信赖,被推选为了村长。

 

谭村长自己设计的公共图书馆


志愿者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


带球前行


老市村足球队在进行训练


谭村长介绍,他的小足球队球员中有不少来自渔民家庭,老市村依傍着河口,隔壁就是当地重要的渔港,而村口多年荒废的连片虾塘,与村中老人记忆中的盐田重叠在了一起…… 这让谭村长萌发了要将古盐田恢复、探索湿地渔业的想法。


 云虹副主任在当地与

谭村长的伙伴阿贵

在虾塘边交流


儋州市千年古盐田

 

不论是海岛民宿体验,还是田园河口美食,亦或是从绿色产业出发的乡土风俗文化的恢复,他们三位都在不同的路径上迈出了自己的一大步。然而,如果没有政府、企业及民间机构的扶持,单靠村民的力量,这一步走得异常艰难


谭村长亲自当起了老师

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当台下有人询问他们当下最需要什么帮助时,谭村长坦言,当下的很多计划急需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来共同参与,如何更好更快地建立信任是让他最着急的事。谭村长特别举例说道,这次的研讨会上各位专家有关社区内部共同参与制定规则、识别社区成员需求的重要性对他启发很大,他原本决意要改造村里的一处虾塘,现在想来的确忽视了某些村民对这片虾塘的权利,意识到自己需要有同理心、尊重和保护每一个村民的权益,否则,不可能有真正的社区凝聚力来推动更多变革。所以,他决定会后回到村里,立刻上门拜访那些村民,主动去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 另外,同样关注渔村转型的与会者也纷纷表达了一些具体的需求,包括急需外部力量帮助开展在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可视化整理;期望继续得到智渔这类机构给予的组织化能力建设支持;以及拓宽融资渠道。


 谭村长和与会专家交流


熟悉台湾生态农业和休闲渔业发展的谢璧如老师,也给三亚西岛陈育文先生提了一些建议,指出休闲体验不仅是要捕鱼、挖螺来吃,而应该是以生态教育为主的思路。将自然体验、文化活动融合到民宿经营中,才能让民宿经营朝更加精品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渔民也能从海洋的破坏者变成保护者。大家也给琼海培兰村渔家乐的良哥建议,将木雕、音乐等艺术融合到社区建设,让社区居民快乐地参与进来。


修葺一新的三亚西岛村民广场


集思广益,聚焦行动


在听完三位实践者的感受后,在场三十多位参与者意犹未尽,遂分成三小组展开讨论。



大家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海南钓鱼网的黄程先生对小型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型提出了政策诉求,认为转型最需要解决的应该是经营合法性、渔民保险和海上救援三大问题。他表示,只有当渔民有自主经营的权力,他们才会去关心海洋生态和资源。当渔民转型做休闲渔业时,需要有休闲渔船证或休闲渔民的职业证这样的合法身份保障。此外,休闲渔业保险和海上救援则是对渔民转型的另两重保障。

 

杜克大学的Xavier教授则认为社区协作机制一定程度上比强调个体的合法性更需要得到重视。他提到,在墨西哥,如果渔民想要得到政府的资助,就必须要组成合作社,通过这种机制引导大家形成一种协作的共同体。 香港中文大学的陆德全教授也认为从社区层面来做渔村转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村民对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最为了解,他们也对如何保护这些资源有自己的希望和立场。同时他也提到,政府和企业对于建设休闲渔业可能有不同的立场,如何让渔民、政府、企业达成良好的合作则是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韩寒主任向大家转述

Xavier教授的观点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一些力量能让各方迈出第一步呢?我们会发现,当很多持悲观态度的人亲眼看过其他一些地方的案例以后,也就不一定那么悲观,开始相信某种可能性。所以,陆德泉老师特别呼吁,现在更重要地是如何能够打开我们的眼光,多一些对话。同时,也需要某种程度上的共情,要理解每一个人的处境,需要提倡一种共享式的价值观。


丽江黎光村建立村寨银行

利用有力的经济杠杆

推动当地的发展


在山西永济市韩阳镇下寺村

当地合作社

组织妇女制作传统服饰

传承传统手工艺的红娘手工坊

 

当这一组对于如何建立社区协作机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另一组则正在展开关于合作社制度的交流。对于建立合作社,在海南西部从事海洋牧场建设的黄迅先生提出了他的担忧:由于合作社是一个盈利组织,即使开始时会以团体受益为愿景,但可能逐渐会私人化,使某一些人受益更多。如何规避这样的情况

 

成立内蒙古牧区合作社的巴雅尔图老师回答道,根据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国际合作社的七个原则,能对规范合作社不被私人化起到积极作用。且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不合规的合作社也会逐渐遭到淘汰。

 

国际合作社的七大原则

 

此外,成立合格的管理委员会,对于有效管理合作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巴雅尔图老师提到,他的合作社目前70%工作人员都是返乡大学生,年轻人也是因为家乡和民族的凝聚力才走到一起并坚持下来。

 

在组织渔民方面,智渔顾问、前农业部渔业局的王莎老师、广东千禾社区基金会的乔峰老师均提到民间组织可发挥的作用,比如渔村文化挖掘、建立村民互助意识、成为对接企业和村民的桥梁、创新村社内部金融机制等。当然,这些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村民的自主性。

 

 Gayatri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


印尼的Gayatri老师在会前参观了海南省博物馆,她建议博物馆增加对渔村文化的呈现。有人还提出,在展览渔村文化时,要注意与渔村相关联,让渔村社区的民众参与进来,更有利于其产生自豪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当地渔民的支持,达到更好的文化输出和教育效果。

 

从小长在海边、亲戚中不乏很多渔民、现在关注影响力投资的庄小宇先生认为海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生态环保和旅游结合,借鉴巴厘岛等地方的经验,从孩子身上去影响成年人在他看来是最有效的

 

站在投资人的视角,庄先生分享了他个人有关外部资本与社会力量如何推动渔村社区发展和转型的思考。他提出要用生态链思维、更加大胆的创新,搭建针对这种项目的孵化器或加速器。 有合适的人是前提,最重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时,如何把这些力量聚集到一起,让经验、成果能及时汇总、分享和传播,从而取得更快更好更大的社会与商业效益。甚至这样的模式可能成为海南改革开放的一个品牌,或者若干个品牌。这可能需要我们避免散兵作战,要形成联盟。

 

 把大家的想法集中起来

建立一个孵化器


也正是因为意识到推广渔村文化对小型渔业转型的重要性,智渔自2019年开始启动渔村共创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深入且纪实地了解海南渔村社区、挖掘渔村特色文化,联合各类专业资源,转化文化周边产品的同时为在地村民提供多元生计,同时识别社区带头人,给予必要的扶持,促进社区内外各方的协作交流。


智渔工作组深入渔村

进行实地调研


我们正在梳理渔村文化地图


智渔渔村共创计划

根据渔村居民墙头民俗图案

转化成的福袋

结束语

 

短短的两天,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社会背景、但都关心渔村社区建设的人聚在一起,碰撞出了许多火花,成就了干货满满的小型渔业转型路径探索国际研讨会。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利好下,又有如此多的有识之士对渔村转型充满热情,加上渔村转型的内部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渔村转型将面临更多新的机会与可能!

 





你可能还想看:

【渔村影话】城市边的渔村--三联渔村(一)

海南小型渔业转型发展遇到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化进程下的小型渔业——海南小型渔业初探

七十渔翁吟唱家歌族曲,南海渔村敢问路在何方


我们需要优秀的小伙伴,详情




   —— END ——  



本文为智渔原创,欢迎转载

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  辑 | 俞双颖

排  版 | 维   泽




感谢SEE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慈善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